9月1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建筑专题发布会举行。会上获悉,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项目采用隧道智能通风技术,根据隧道内平均车速、交通风速、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进行实时监控,指导通风系统的运行控制,实现通风节能。
据介绍,东六环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南侧,北至潞苑北大街北侧,全长约16.3公里,是联通顺义、大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
既有东六环为双向四车道设置,依次穿越环球影城、城市绿心、行政办公区、副中心站枢纽、宋庄等片区,以高填方路基和高架桥为主,分割城市副中心区域且高峰期间拥堵严重。东六环改造工程除整体加宽外,将东六环局部段改造为隧道形式。目前,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如一条钢铁巨龙穿行在现有东六环西侧的地下,工程计划于2023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在隧道运营的过程中,通风是保障隧道安全舒适及应有通行能力的关键,传统的通风控制系统不能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使得隧道通风达不到最佳效果,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此次工程采用隧道智能通风技术,根据隧道内平均车速、交通风速、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进行实时监控,指导通风系统的运行控制,实现通风节能。
东六环地下道路地处城市核心区,外部环境敏感点多,采用传统的射流风机诱导通风方案会导致洞外敏感点污染物浓度超标。工程在隧道南、北盾构井设置空气净化装置,采用隧道空气净化技术。
通过隧道通风系统与空气净化系统的节能关联运行,降低隧道内、外车辆排放污染物浓度,确保隧道内、外空气质量满足相关规范的限值要求,实现绿色减排。预计投入使用后,可减少颗粒物及二氧化氮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净化效率可达到80%以上。
为了降低地下道路内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噪音,提高地下道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司乘人员的行驶舒适度,项目采取了两种新型降噪路面结构,开展系统力学性能、声学性能测试,结合隧道内小型试验路实测声学分析结果、长期跟踪观测结果,确定适宜于特长地下道路的降噪性能、使用性能最优化路面结构形式。根据调研情况,路面可以降低雨天事故率40%以上,同时能够降低路侧的交通噪音3-6分贝。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