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章上道,不违章指挥,不盲目服从……”11月28日凌晨,深夜会战前的誓师声响彻云霄,打破了祁连山的宁静,中国铁路兰州局武威工务段乌鞘岭桥隧维修工区的干部职工整装待发。
0时10分,作业命令下达,“战士们”携带清洁“神器”,从工区乘坐轨道车来到乌鞘岭腹地,一场为时120分钟的“硬仗”瞬间打响。
乌鞘岭特长隧道位于兰新铁路前端,全长20.05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是国家”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要道,也是中欧班列通往欧洲15个国家的咽喉要道。
乌鞘岭桥隧维修工区的干部职工正在工作
兰新铁路每天开行客货列车140余对,平均每5分钟就有1趟在隧道嘶鸣掠过。由于乌鞘岭隧道的坡度高达13‰,导致列车牵引力受阻,所以机车在爬坡时,需要撒砂来增大车轮与钢轨的摩擦力,使列车安全通过隧道。同时撒砂导致在密闭的隧道空间造成了大量粉尘,直接影响维修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连日来,针对乌鞘岭隧道粉尘污染严重的实际,武威工务段利用新型隧道除尘装置进行全面“大扫除”,降低隧道内的粉尘浓度,最大化改善隧道环境质量,为职工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据了解,新型隧道除尘装置是国内首台隧道无砟道床除尘装备,它由中国铁路兰州局和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研发,填补了国内隧道机械除尘装备的空白。
多年来,隧道除尘都是采用人工清扫的方式进行,效率低下、耗时耗力效果不佳。以前,一个作业时间段120分钟内400米的除尘任务需要40人用扫帚清扫完成装袋、堆码在横通道或避车洞,后期还需补加作业时间,利用平板车外运。如今,隧道除尘装置只需6-8人配合,便能以每小时5立方米的速度,在120分钟天窗内完成400米的全断面道床和避车洞的积尘清理任务。这样一来,工作效率由人均完成10米提高到了50米,足足翻了5倍,还解决了二次转运的问题。同时,以前人工清扫尘土飞扬,作业人员满身尘土,如今除尘装置采用自然吸尘方式,抑制了二次扬尘,作业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0时38分,伴随着除尘装备车组的轰鸣声和机械转动声,一场人与粉尘的“战斗”全面打响,手持人工吸管的操作人员对道心、钢轨、联零扣件、排水沟盖板、避车洞以及横通道进行全面清理,一整套作业流程无缝衔接,确保除尘不漏一处。
“新型除尘装置是我们的‘福音’,我手中的这种小型吸尘管一共有5根,作业时,可以彻底清除道床面上的垃圾和浮尘,上面的2根大型吸尘管,主要是用于避车洞、横通道清理,这样便实现了全覆盖清理线路积沙,使隧道内空气质量大幅提高。”乌鞘岭桥隧维修工区副工长张文罡说。
“使用新研发的隧道除尘装置后,隧道粉尘无处可逃。它快速拦截、高效除尘、智能监测、可靠耐用等性能,为隧道除尘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提供了坚强的保障。”配合施工的中国铁建高新装置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金正说。
2时10分,作业结束。经过70分钟的奋战,既定400米的除尘任务计划全部完成。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