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由中国中铁雄安新区区域总部、中铁装备、中铁科工联合研制的首台绿色装配式U盾架管机——“雄安号”顺利始发,这是中铁装备聚焦重大工程建设,攻关行业痛点问题,履行央企使命担当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
“雄安号”U盾架管机应用于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工程,机械化施工标段全长2959米,主要入廊管线包含给水、再生水、燃气、电力、通信等多类专业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地下“大动脉”。中铁装备与中铁科工强强联合,结合U型盾构在地下管廊的成功应用经验,将盾构与架管进行创新性融合,实现了综合管廊运输、开挖、支护、掘进、架设、侧缝填充一体化高效施工,为装配式综合管廊机械化施工带来了技术新突破。
“以往管廊施工全部采用大边坡开挖施工,占地面积大,工序复杂,施工效率低,人力投入大,采用先进工程装备进行机械化施工已成为必然趋势。”U盾架管机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以100米综合管廊建设为例,传统工法需要30个工人施工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而使用U盾架管施工仅需七、八个工人,一周左右即可完成,同时能减少75%左右的碳排放。”
此次“雄安号”U盾架管机的顺利始发,标志着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工程建设正式进入快速施工期,也为雄安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作出表率。目前,大规模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实施,方便了电力、燃气、通信、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兼具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提高城市综合韧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近年来,中铁装备深耕隧道施工装备创新研发和技术攻关,研制出了U盾架管机、矩形盾构顶管机、大倾角斜井硬岩掘进机、高原高寒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不断为我国加速迈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