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由中国中车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套高温超导电动悬浮全要素试验系统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完成首次悬浮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高温超导电动悬浮领域实现重要技术突破!
此次悬浮运行对超导磁体、直线同步牵引、感应供电及低温制冷等超导电动磁浮交通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为推动超导电动磁浮交通系统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行业内部分院士、专家共同见证了此次悬浮运行试验。
高温超导材料可在液氮温度(77K/-196°C)以上转变为超导态,直流电阻率降为零,电流流经超导材料时不发生热损耗,可以承载更大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以此原理为基础,超导电动磁浮依靠车载超导磁体与地面“8”字形悬浮线圈相互作用,实现自悬浮、自导向、自稳定,应用该原理的超导电动磁浮技术被认为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制高点”之一。
超导电动磁浮交通系统由车辆、轨道、牵引供电、运行通信等系统构成。此次展示的高温超导电动悬浮系统具有高速、安全、绿色、智能、舒适及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
适用于高速、超高速和低真空管道等运用场景,运用速度可达600km/h及以上;采用被动悬浮方式,无需主动控制,系统简洁,可靠性高;悬浮、导向间隙大,对线路的适应能力强,提速空间大;车辆设有走行装置,应急运行能力强,安全性高。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技术储备研发”。
超导电动磁浮交通系统是未来我国构建超大城市之间、发达经济圈之间快速运输通道的重要选择,也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9月24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刘明君在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上表示,在各方努力下,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城市公交汽电车运行线路约8万条,线路长度173.4万公里,公交专用道突破2万公里,运营车辆68.2万辆。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数量达55.4万辆,占比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