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平台发布: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3期下穿合肥站站房及站场项目站房加固改造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恢复使用。该工程是国内首例在无预留条件下地铁下穿铁路站房及站场的改造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既要确保车站正常运营,又要安全稳定完成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项目部采用桩梁托换技术对盾构影响范围内的站房独立基础进行加固,最终将桩梁托换施工基础沉降值控制在1.2毫米以内。旧貌换新颜的合肥站在“五一”假期前再度开门迎客,为旅客通行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向合肥市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五一”假期,在合肥站乘车的乘客可能很多都不知道,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3期下穿合肥站站房及站场工程,这个国内首例在无预留条件下地铁下穿铁路站房及站场的改造加固工程在假期前一天刚刚完工。908新媒体也详细了解了工程的建设全过程。
施工过程中既要确保车站正常运营,又要安全稳定完成邻近铁路营业线施工,施工安全风险高、协调配合单位多、地质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
该项目站房加固施工需确保既有结构安全。由于地层沉降及结构变形控制要求高,敏感性强,建设部门采用桩梁托换技术对盾构影响范围内的站房独立基础进行加固,对部分站房结构梁柱扩大截面尺寸或粘贴钢板加固。同时,项目部成立站房基础沉降量控制QC小组,对桩梁托换施工中既有基础沉降进行观测控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差异沉降对结构的危害,最终实现桩梁托换施工基础沉降值控制在1.2毫米以内的目标。
合肥站房候车厅净高仅5.8米,面对常规机械无法进入施工及严格控制沉降等难题,项目部邀请专家对桩基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最终采用人工挖孔钢护筒护壁加超低净空履带式反循环钻机成孔方案,严格控制超长钢护筒埋设深度,有效减小了施工过程中站房既有基础的沉降。
自2022年2月开工以来,建设部门反复研讨优化施工方案,及时调整施工组织,充分配置资源,先后克服疫情反复、站房内施工作业空间严重受限、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表水丰富等诸多不利影响,实现120天完成过度站房建设并投入使用,225天完成站房加固施工,顺利保障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左右线贯通,为合肥站站房恢复使用、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3期工程早日开通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恢复使用后的合肥站站房“旧貌换新颜”,为“五一”小长假通行旅客带来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为即将投运的轨道交通1号线3期提供了全面保障。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