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北京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7条线(段),全路网总里程达到783.1公里,客运量世界第一。
地铁昌平线南延铺轨工地上,一组组道床正被吊入20余米深的隧道中。到今年年底,地铁昌平线的轨道将向南延伸8.2公里,继续织密轨道交通路网。
过去五年,北京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7条线(段),209.1公里;累计开工线路5条(段),53.9公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一座座车站,一条条线路,正串起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
轨道交通
在公共交通占比达到75%
每年年底地铁新线开通,都是许多市民关心的大事。如今,随着轨道交通路网的不断延伸,自家门口有地铁站,坐上地铁就能逛遍北京的梦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过去五年,北京轨道交通建成通车里程由2016年底的574公里增加到783.1公里,平均每年增加41.8公里。截至2021年底,北京已经形成总里程世界第二的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2019年全年客运量更是达到39.6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轨道交通对于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骨干支撑作用。
“过去五年,北京轨道交通有8条贯穿南北、东西的骨干线路实现贯通运行,线路通达性和便利性明显提升。17号线南段、19号线一期‘大站快线’通车,轨道交通服务种类进一步丰富,让百姓的出行更加方便。”市重大项目办轨道二处处长丁浩杰介绍,目前地铁新建线路均采用6A、8A 型车辆编组,运能分别比传统车型提升33%、78%。大部分骨干线路还采用大站快车的模式,提升了轨道交通的运载效能。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发展,北京形成了以地铁普线为主,辅以地铁快线、中低运量、机场专线、有轨电车、磁浮列车等多种类型,快慢结合、主辅功能清晰、适合不同人群需求多层次网络体系。轨道交通网络层次进一步丰富,线网布局日益完善,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增加到13个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占比达到57%,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74%,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
轨道场站
融入周边建筑、街区
在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方面,市郊铁路承担着连接中心城区与远郊区的作用。五年来,北京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先后开通了通密线、怀密线、城市副中心线共3条线路,通车里程353公里,车站22座,服务于广大通勤和旅游乘客。
快捷、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同样拉近了市区与机场之间的距离。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同期开通的大兴机场线成为北京市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车辆首次采用载客车厢+行李车厢设置的“7+1”形式,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从草桥到大兴机场仅需19分钟,堪称国内最快的地铁。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还需要让轨道交通更好地融入周边建筑、街区,增强轨道交通服务的便捷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五年来,北京共有45个站点和车辆基地开展一体化融合,其中14个已经实现。6号线西延、11号线西段、大兴机场线等线路全部车站实施一体化。2021年,北京轨道交通确定100个场站一体化项目,其中站点区间一体化项目89个,综合利用车辆基地11座,占二期及二期调整建设规划线路场站总数的60%,轨道交通与城市同步发展,提升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智慧地铁
已领轨道行业发展
没有司机,列车也会自动向前运行,到站能自动开关车门,还可以自动完成休眠、唤醒、折返等程序。2017年底建成通车的燕房线,成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条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开通运营4年多来,燕房线取得一系列意义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北京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通信控制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继德国、法国、加拿大之后世界第四个掌握此核心技术并应用于地铁工程的国家。
“燕房线实现全自动运行,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完成了从‘跟跑’到‘并跑’的技术发展阶段,实现了信号系统的自主化和自动化。”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部总经理吴昊介绍,目前燕房线项目成果已带动中国13个城市建设1100多公里全自动运行线路,示范工程的引领辐射推动效应已充分显现并迅速扩大。
智慧地铁的建设,带给乘客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去年年底通车的11号线西段,成为北京第一条智慧地铁示范线路。线路集智慧调度、智慧运维、智慧车辆、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于一体。车厢变频空调机组、可自动调节亮度的地图屏、车内5G天线等新技术均是首次亮相。乘客在地铁内通过新增可视化的乘客召援系统,可就近与站务人员实现视听咨询对话。
未来,北京轨道交通还将继续加强“北京创造”,通过智慧管理、智慧建设、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运行、智能维护、智慧制造六大维度,打造“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经济”的立体化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示范线路。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