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6月27日报道,著名德国制造商西门子已接到德国一家名为Niederbarnimer Eisenbahn的地区铁路供应商的氢动力列车订单。
而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全球氢能源市场规模可达2.5万亿美元。
不过,不可忽视的是,氢能动车技术仍然面临着市场化难题:在需求更加稳定前,供应商不愿建造大型生产设施,而大多数客户又在等待更低的价格。与此同时,氢能源及配套设施造价相对高昂也进一步阻挡其商业化。
30年减少4.5万吨碳排放量
据报道,西门子将为上述德国地区铁路供应商建造7辆由氢燃料电池驱动的两厢Mireo Plus H列车。
西门子表示,这是公司旗下运输业务西门子交通(Siemens Mobility)第一份基于氢技术的列车订单。这批列车将于2024年秋季交付,并于当年12月投入使用,往返于图宾根、霍尔布和普福尔茨海姆之间。
据悉,西门子的“氢列车”使用寿命为30年,其间将减少4.5万吨的碳排放量。
此前,德国交通部国务秘书迈克尔·瑟勒表示,推广氢动力列车是德国政府“到2030年实现75%铁路网络电气化”计划的一部分。
德国铁路公司也表示,氢动力列车应该在区域交通中取代柴油动力列车,并将铁路碳排放量减少到零。
氢能利用尚存瓶颈
事实上,西门子并不是首个试水“氢动力列车”的公司,作为全球轨道交通、电力设备和电力传输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企业,法国阿尔斯通已经在市场上推出了此类列车。德国两个州还向阿尔斯通订购了41列氢动力火车。
而在公路道路上,日本丰田已经涉足氢燃料电池市场。另有小型公司Riversimple正在开发氢动力汽车;航空方面,早在2020年9月,空客公司就公布了以“ZEROe”命名的三架零排放“混合氢动力”概念飞机细节。空客表示,希望在2035年之前研发出“零排放商用飞机”。
虽然在全球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氢动力交通工具看似前景广阔,但要真正实现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西安交通大学一位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教授告诉记者,动车在启动阶段需要比较高的功率输出,但依目前技术来看,储氢容量密度上限约为70mpa,这势必会导致动车的大量的空间用于氢气罐存放。而由于容量限制,氢能动车的续航时间也会成为瓶颈问题。
以日本为例,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此前表示,将在2030年推出氢能源列车。今年3月,其在神奈川县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品列车顶上装置氢气箱,行驶时不排放二氧化碳。不过,该列车最高时速仅为100公里。
西安交通大学是国内第一家开设储能专业的高等学府。西交校友自发平台“储能汇”发起人李志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来看,氢能动车在产业中的地位仍处于示范运营阶段。从市场来看,氢能使用主要还是以高端市场为主;从投放范围来看,主要以短途和市内交通为主。
关于中国氢能动车,以中国中车为代表的几家企业已在做前期市场准备和技术研发,包括系统控制和电堆性能控制等。但目前氢能来源较少、价高,基本靠从国外采购,只有提高氢气产量,才能保证氢能大规模、长时间的商业使用。
在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从事绿氢与燃料电池研究的王新智博士看来,氢能动车商业化仍有一些难点,一是价格问题,二是普通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问题。此外,电堆成本高、加氢站不完善、氢气存储与运输成本高也是几大痛点,后期可以通过加氢站网络完善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来解决市场痛点。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