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作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自今年年初《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后,我国氢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众车企纷纷加速氢能源汽车的布局。近日,玉柴展出了中国首台商用车用燃氢发动机YCK05H,吸引不少关注,玉柴也凭借这一氢能应用成果,正式成为了国内氢能领域唯一产品覆盖轻型及重型氢内燃机,以及燃料电池系统的专业动力系统供应商,在动力系统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完成蜕变。
近年来,我国对氢能产业的发展愈发重视,相关鼓励政策也密集推出,上述政策的推出,必将进一步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氢能应用的向上发展。从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来看,上汽集团的表现尤为亮眼,不仅率先布局了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并取得了令行业瞩目的商用化落地成果,堪称是引领氢燃料汽车发展的“排头兵”。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燃料电池技术研发的汽车企业,早在本世纪初,上汽集团便洞察到行业发展趋势,加大力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坚持全面推进“纯电、插电、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于是在2001年,上汽率先启动了“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把氢确定为主要研究方向。
发展至今,上汽已在氢能源领域潜心研发20余年,处于国内车企发展氢能汽车的领先地位。2020年时,上汽提出行业首个“氢战略”,计划到2025年,累计向市场推出至少10款氢燃料电池整车产品;旗下捷氢科技将达到百亿级市值;同时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为巩固自身在氢燃料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上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氢能技术研发。时至今日,上汽已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0亿元,先后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积极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旗下捷氢科技作为专注氢能燃料电池的“科创小巨人”,目前已经掌握电堆核心零部件开发、电堆集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到动力系统集成、整车集成的完全正向开发能力,并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极大推动了我国氢能汽车的发展。去年十月,由捷氢科技推出燃料电池电堆平台——M4电堆平台,以及基于该平台的捷氢启源M4H燃料电池电堆和捷氢启源P4H、P4L燃料电池系统正式亮相,核心性能指标比肩全球顶尖水平。
基于成熟的氢能技术,上汽已经打造了完整的氢能车产品矩阵,填补了很多细分领域的市场空白。前段时间,由MIFA 氢、上汽红岩氢燃料电池重卡、上汽轻卡燃料电池冷链物流车等410辆上汽氢燃料电池车集体出征,在上海地区投入运营,成为了上汽氢能汽车发展过程上的重要事件。
虽然目前氢能汽车大规模商业应用还存在诸多限制,但随着氢能汽车产业配套设施逐渐完善,消费者对氢能汽车认可度越来越高,氢能登上新能源汽车舞台中心已是大势所趋。目前上汽已经凭借在氢能源领域全面的布局,成为了国内车企发展氢能的先锋模范。期待在上汽的带领下,我国的氢燃料汽车能够快速取得新突破,加速中国氢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