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能展获悉,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氢能已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
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
团体标准发布
3月19日,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填补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标准空白,中国石化联合国内数十家氢能头部企业发布了国内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为未来相关建设提供依据,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公里”,加氢站是氢能市场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氢气储运环节成本高,导致传统加氢站的终端用氢成本较高,制约了氢能产业发展。制氢加氢一体站是一种创新型建站模式,在站内可以实现“制、储、运、加”所有环节,显著降低终端用氢成本。
中国石化表示,近一年的商业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设计建设的大连盛港和南宁振兴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现场布置、设备小型化、技术集成化、控制智能化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用氢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20%以上。
氢能产业利好政策频出
万亿产业链正在形成
近期,利好政策频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多个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业内人士表示,氢能产业发展瓶颈持续突破,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将加快发展,相关优质标的投资价值凸显。
作为全球第一产氢大国,我国已正式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体系。在国家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中,对我国氢能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明确指出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强调了氢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氢能已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之一。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数据,预计到2050年,全球氢能贸易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8%。
在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这一预测不仅凸显了氢能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一场由氢能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潮流即将来临。
特别推荐: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参观报名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展位预定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