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在武汉两湖隧道东湖段风光村施工区域,6名施工人员乘船在湖面搭设定位桩,为安装水体围隔作准备。
引人关注的两湖隧道工程近日已办理完成临时利用东湖水体的相关手续,正式启动湖底溶洞注浆的施工。
1
难题
需填充湖底739个溶洞
两湖隧道东湖段的湖底两条隧道,从风光村出发穿湖,分别连接东湖路南工作井和省博物馆工作井。
“专项勘察显示,风光村一棵树至武大凌波门段水域属岩溶强发育区,长达1公里。”项目现场负责人说,溶洞就像隐藏在地层里的“巨嘴怪兽”,如果没有探明并作提前处置,盾构机施工时可能会被溶洞吞噬,很危险,同时对隧道的正常运营也会有影响。
“该区域共有739个溶洞,见洞率高达76.3%。意思就是每1000个勘察孔,其中763个钻孔会涉及1个或多个溶洞。”施工单位中建三局两湖隧道(东湖段)2标段项目负责人张剑波介绍,目前探明最大溶洞高约21.6米,有七层楼高,比直径15.094米的盾构机的刀盘还要高,严重影响盾构机的掘进安全。
“科学比选多种施工方案,并从可行性、环保、施工质量、安全风险、工期等方面综合对比,专家反复多次论证,最终确定了‘钢栈桥+钢平台’洞外注浆加固为最优方案。”项目现场负责人说。
2
隔离
造水下围墙和水面湿地
项目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科学编制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建立施工区分隔、构建生态景观缓冲带、落实水环境监测、控制悬浮底泥、增加人工造流、防治油污、改善整体景观等七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好东湖的生态。”项目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
“计划设置高度为水深1.5倍的‘水下围墙’,材料为双面涂塑PVC布,将施工区与东湖水体作物理分隔。”该负责人介绍,会将1.2公里长的钢栈桥分成7个小施工区,将每个施工点位的生态影响控制在有限区域内。
在湖面,将沿施工区域布置2.5公里的湖面“湿地”,即上层为漂浮湿地,种美人蕉、菖蒲等植物,以有效吸附污染物;下层为人工生物膜,可有效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净化以保护生态系统。
施工为全封闭,钢平台两侧设绿色围挡,减少对东湖景观的视觉影响。
3
监控
19个点位
24小时测水体
“我们将在施工区及外围水体设置19个监测点,对温度、PH、溶解氧、透明度、总悬浮颗粒物等10项水质指标和水生生物情况作监测。”现场负责人介绍,施工时会有无人机巡航监测和岸基多光谱相机监测,24小时监控水体富营养化参数。由于岩溶处理工作量大,预计施工将持续到2023年3月。岩溶处理一旦完成,就会拆除设施,清除围隔,恢复湖体原貌。
据介绍,两湖隧道东湖段的三台盾构机已组装完成两台,正在整机调试,计划6月底分别从风光村工作井和省博工作井盾构始发,第三台盾构机于7月份在风光村工作井进场组装。
武汉两湖隧道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城市湖底双层超大直径隧道,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北起秦园路和东湖路,下穿东湖、南湖,南接三环线,全长约19公里,建成后将在武昌片区形成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有效缓解二环线、珞狮南路、水果湖隧道等道路交通压力,更加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方便居民出行。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