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青岛地铁承办的“城轨交通人工智能大模型共研体工作方案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副秘书长王飚,青岛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君,北京、上海、深圳、重庆、青岛、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成都、徐州、太原、南昌共13家业主单位,以及山东大学、中车信息技术、中车四方股份、北城院、华为、中兴、极视角、青岛智运共8家科技创新企业和高校的主要领导、专家出席。
会上,张君汇报了青岛地铁集团关于大模型及智能体的研发应用情况,青岛地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工作,总结了四条主要做法经验,并在“共识、共商、共研、共享”方面对共研体后续工作开展提出建议。
随后,青岛地铁集团汇报了《城轨人工智能应用建议方案》《城市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共研体工作方案》(建议稿),与会领导、专家围绕共研体工作方案及今后工作方向等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宝贵建议。
宋敏华作总结发言,首先对共研体、青岛地铁在智慧城轨及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成果做出了高度肯定。他指出各共研体单位应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建立交流平台、社区共研需求,业主单位牵头持续做好复合型人才培育,为各地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大家携手共建自愿、平等、开放、互立、协作的生态,共促城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张君最后作表态发言,城轨人工智能共研工作要基于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坚持从行业需求出发。要提高重视程度,立足国产算力,正视人工智能研发投入;加强企业间共商共享与互联互通,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助力全行业基于人工智能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青岛地铁将全力以赴,为切实赋能行业人工智能发展贡献青铁力量。
本次研讨会是城轨行业拥抱AI时代、共谋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式会议。青岛地铁将在协会组织下,积极参与并推动共研体的共建工作,持续聚焦以“人工智能+”破解行业智慧化升级瓶颈,深入研发城轨行业大模型与智能体,培育城轨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加速了行业大模型从“共识”走向“共建”与“共用”,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在城轨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规模化应用,与行业同仁携手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以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智慧城轨建设新飞跃,共同谱写中国城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 顾青青)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