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6月25日,北京市首个轨道交通列车管控智能体在轨道交通19号线正式上线应用,标志着轨道运营公司地铁车辆运维管理正式迈入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
该列车智能体依托京投公司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中台和数据中台建设,深度融合AI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感知等前沿技术,覆盖了地铁车辆运行监控、状态感知、故障预警、维修决策、能效优化、调度协同等全流程管理环节,实现了对19号线列车群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闭环管理,大幅提升轨道交通车辆运维的精准度与效率。
该列车管控智能体采用问题拆分策略,对两轮独立计算生成的基础数据和对比数据进行交叉比对,精准提炼数据差值。以“2025年一季度打磨车故障同比2024年一季度故障次数及类型进行对比分析”为例,智能体调取两次故障统计工具,分析并展示同一设备在不同时间内的故障情况,工作人员通过两年故障数量的对比,掌握日常检修对设备重要部件的影响,制定更适用的检修计划以实现降本增效。
该智能体应用依托时间维度(年份 / 月份 / 日)和对象维度(车辆 / 系统 / 设备 / 班组)双轴检索机制,实现故障与计划工单信息的精准定位。同时,可覆盖车辆、系统、设备、班组四大类别,支持在指定时间范围内,按不同业务对象维度进行分层级、精细化的数据筛选。
该智能体应用的车辆专业知识库,涵盖车辆应急预案、专业作业指导书、检修规范等专业知识,车辆维修人员通过关键词筛选机制,对文档进行结构化处理,精准匹配业务场景需求,自动提炼关键步骤和技术参数,形成标准化可应用方案,为故障处置、检修作业提供高效决策支持。
与人工操作相比,该智能体应用大幅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显著提升了业务响应速度,明显提高了检修计划制定效率,有效节约了人工成本与运维成本,充分展现智能体应用在效率提升与成本节约方面的突出优势。
未来,轨道运营公司将持续深化AI技术与轨道运维管理场景融合,创新拓展多元应用功能,全力赋能北京轨道交通构建“全链条智慧化”运营管理模式,为全国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输出可推广的“北京标准、北京经验”。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