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阻隔两地远,隧道贯通山水连。6月27日,清傅项目首条三车道隧道——桑园子隧道左线安全、顺利贯通。
清傅项目桑园子隧道为左、右分离式三车道长隧道,左线隧道长1218米,右线隧道长1228米。清傅三标自开工以来,面对桑园子隧道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系数大等问题,项目部谋定而后动,班子成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破除困境,树立创新理念,在施工建设中,大力推广和使用“四新”技术,大幅提高施工质量。
新设备、新材料为提升施工效率按下“快进键”
桑园子隧道两端进口山体坡面较缓,隧址区大面积被黄土覆盖,黄土冲沟发育,工程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坍塌风险高。面对这种特殊地质环境,传统的隧道施工工艺已不能满足国家对环保、低能耗、经济性和高安全质量的要求,项目部当机立断,引进和使用了凿岩台车、湿喷机、拱架安装机等先进设备投入施工生产,同时还自主研发了功能拱架安装台车、多功能升降养生清扫车、导管缩尖机、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拱架超前冲孔机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隧道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也加快了施工进度,大大提高了施工生产效率,为隧道的顺利掘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多功能挂布台车应用新工艺和新技术为标准化、精细化施工提供“引擎力”
品质来源于细节。清傅三标在项目建设初期,就明确了创建品质工程、绿色工程的思路,让每个班组、每位作业人员都自觉形成施工工艺流程标准化的意识,把好源头关,做好关键工序和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工序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新思路和新举措。通过采用“数码爆破”施工工艺,二衬浇筑采用带模注浆工艺,二衬钢筋搭接头预弯采用液压钳预弯技术等,不但确保了施工质量,还节约了成本。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微改及微创新等手段,采用砂箱确保隧道拱架连接密贴,锁脚定位架有效控制锁脚施工角度等,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为更加全面、直观、准确地掌握施工现场整体进度和质量,项目部使用了混凝土线上申请系统,详细记录了计划申请、审核配比、下发运输等情况,各种数据清清楚楚,使材料管控措施落地见效。
新工艺和新技术为项目建设清除“拦路虎”
细节决定成败。清傅三标项目建设以品质工程目标为导向,开展科技创新、微改及微创新,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应用。项目隧道爆破采用“数码爆破”施工工艺,实现了起爆延时精准控制,爆破安全系数提高,能够做到精确控制隧道超欠挖;拱脚采用砂箱确保隧道拱架连接密贴,有效解决隧道拱架连接质量通病;防水板焊接采用红外线定位,二衬钢筋搭接头预弯采用液压钳预弯技术;二衬施工采用“整体式自行台车+液压钢端模+隧道二衬空洞背部空洞预防检测仪”施工,实现不同厚度二次衬砌端模精准、快捷定位封端施工,提升二衬施工标准化。
钢拱架垂直度检测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清傅三标全体参建人员将以此为契机,克难攻坚、抢抓工期、赶超进度,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坚定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以更饱满的激情、更扎实的作风、更周全的举措,全力以赴推动项目顺利实现通车目标。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