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哈尔滨地铁3号线西北环河松街站迎来了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河山街至河松街叠落区间隧道“双线”贯通。
东北三省难度最大的盾构施工
据介绍,河松街站施工现场地处前进路高架桥区域,前进路高架桥是连接松花江公路大桥江南通往江北的重要交通干道,每天车流量多达数万台。为了确保道路畅通和市民通行,原本平行施工的双线盾构隧道,改为上下叠落施工,这在东北三省盾构施工中尚属首例。为了破解这一难点问题,哈尔滨地铁集团与施工单位中交一航局多次组织业内专家深入现场,反复论证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隐患进行研判,制定了多项风险处置措施。施工中,中交一航局TJ2-6标项目部,先后采用了“一段平行、一段斜交、两段叠落”的施工工艺,隧道上行线呈现“弧形”曲线,隧道下行线呈现“V”字型曲线,这给施工带来了相当大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上区间施工前对叠落段部位采用深孔注浆工艺,上、下行区间隧道夹层土体进行加固稳定,确保上区间施工安全及下区间隧道稳定。同时在上区间掘进施工时,在下区间隧道内采用移动式支撑台车对下区间隧道进行支撑,以减小上区间掘进时对下区间隧道的影响。为确保上、下行区间隧道按照设计轴线掘进施工,不出现偏离轴线的质量事故,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定期进行联系测量作业,确保上、下区间隧道顺利贯通。
447米完全叠落段,侧穿前进路高架桥
施工中盾构机要侧穿前进路高架桥25个桥墩,面临诸多Ⅰ级风险源。在盾构机选型上采用气垫式泥水平衡盾构机掘进施工,邀请上海、北京等地专家召开泥水盾构机选型及适应性分析论证会议,进行“把脉会诊”,经专家论证,对盾构刀盘、刀间距、格栅、盾尾刷等进行优化,确保盾构在掘进过程中切口水压稳定、盾尾密封性能良好,降低了掘进过程中因扰动造成的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沉降超标的风险。同时,采用深孔注浆、下行线安装支撑台车、加密施工监测、使用“克泥效”,下区间在叠落段采用深埋加强多孔注浆管片,在上、下区间间距小于3m的部位采用深埋加强钢纤维多孔注浆管片等施工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可靠,并对前进路高架桥地表及周边建(构)筑物沉降进行精准监测,确保盾构叠落区间的顺利贯通。
车站主体结构分六段施工
河松街地铁站位于前进路与河松街交口北侧,车站沿前进路呈南北走向,为地下三层侧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196.2m,基坑最大深度27.5m,东侧紧邻前进路高架桥,水平净距离仅有0.19米,可谓“贴脸”而过,施工风险高、难度大。
由于车站紧邻前进路高架桥Ⅰ级风险,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及质量控制,地铁集团组织项目部多次调整施工方案,将车站主体结构分为六段施工,加大人员、设备投入,铺开整个工作面,达到每一段、每一层,具备施工条件,立刻进入施工状态,现场施工150余人,24小时连续作业。采用分段施工既可以保证施工过程连续性,实现“流水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又缩短了主体结构施工时间,降低了基坑及高架桥的风险。
8月8日,经过十余名工人16个小时的连续作业,以及两台泵车、十几辆罐车一起投入浇筑混凝土,河松街站主体结构提前2天顺利封顶。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