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坪隧道贯通现场
7月27日,由昆仑集团投资,中铁十七局承建的桐(梓)新(蒲)高速公路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梨树坪隧道顺利贯通,创下V级围岩独立双洞隧道施工最小净距全国纪录,实现V级围岩超小净距独立双洞隧道施工技术突破。
桐新高速公路全长73.141公里,桥隧比为62.97%。梨树坪隧道地处黔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全长2791米,V级围岩为主,进口段为连拱隧道,按照传统施工法建设难度大,工序繁杂,安全风险高。
如何进一步优化进口连拱隧道施工工序,提升施工质效?建设团队与中南大学联合开展“超小净距隧道建造关键技术与绿色工程示范”科研课题研究,决定在V级围岩下采用超小净距独立双洞隧道施工技术。该技术即在两个距离非常近的隧道进行独立施工。采用这一技术的关键就是保证相邻隧道互不干扰,中间岩体绝对稳固。而隧道进口段最小间距仅0.66米,只够一个成年人正身站立。施工过程犹如在“动脉血管”旁做手术,稍有不慎就会触动中间岩体“大动脉”,施工难度极大。
为进一步提升双洞间岩体承载力,建设者先从左洞打开施工作业面,在距进口50米、双洞间距小于1米段,将中间岩体薄层挖出后,通过喷射混凝土提高岩体承载力;在距进口50米至170米、双洞间距大于1米段,在双洞间岩体侧壁及破碎松散的围岩三角区内,打入数千根注浆钢花管,注入水泥浆固结岩体裂隙,并在拱架上打入对拉锚杆,增强岩体稳定性。同时,在双洞间岩体表面增设隔震层,以降低右洞施工爆破对其扰动。
与传统施工法相比,超小净距独立双洞隧道施工效率提升2倍,工期提前3个月。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建设者在隧道内埋设了126个相当于“神经元”的压力传感器和应变件,建立起将荷载源检测、结构检测、数据分析处理、报警与评估融为一体的智能化检测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结构受力安全分析。
据悉,桐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对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络结构,加快“大遵义”都市圈建设,推动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构建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9月24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刘明君在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上表示,在各方努力下,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城市公交汽电车运行线路约8万条,线路长度173.4万公里,公交专用道突破2万公里,运营车辆68.2万辆。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数量达55.4万辆,占比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