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发+贯通!9月上旬,武汉地铁19号线完成多个工程节点任务:8日,武汉地铁19号线“知音号”盾构机从花山河站~光谷五路站区间(文中称“花光区间”)4号竖井始发,标志着该区间正式进入双线掘进施工阶段;11日,“花山贰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至此花山车辆段出入段线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成功实现双线贯通。
历经263天啃下1.3公里泥岩
花山车辆段出入段线区间线路从明挖盾构井始发,下穿花山大道、花山一路,再平行,上跨“花光”区间正线隧道至花山河站接收,单线线路全长1.3公里。“花山贰号”盾构机历经263天,成功穿越地层为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夹碎石、强风化泥岩及中风化泥岩复杂地层。
为保障盾构掘进的安全,项目部把区间隧道的风险辨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风险处置措施。针对掘进过程中的风险点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安全、技术交底培训,确保盾构方案安全可操作。
同时,项目部本着把困难想足,方法想细,制定了盾构端头加固、盾构始发出洞、盾构吊装等措施,并对盾构区间上方及周边环境、风险源等进行详细勘察,沿线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全方位、实时监控施工区域,及时调整盾构姿态及掘进参数。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业主代表汤咏介绍,特别是在上跨正线隧道时,项目部优化叠线段施工方案,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液压顶推移动钢拱车支撑加固完成上跨正线隧道施工,施工团队实行“白+黑”24小时专人盯控,提前70天完成施工任务。
同时,施工现场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19号线4标盾构工区经理余守龙介绍,工地采取双岗门卫制对外来人员和车辆信息进行登记及防疫管理,每日对进入现场施工人员实名识别信息、登记方可通行;在隧道内粘贴掘进信息二维码,可第一时间了解该管片的各项掘进信息;每日对隧道拼装区进行气体检测,确保隧道内无有害气体。此外,工地出入车辆100%冲洗,并每日对施工道路、隧道内的管片泥土进行清洗,提升文明施工的质量。
优化盾构始发工序节约工期15天
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二级项目经理王向远介绍,难度最大的是4号竖井结构长31米,而该台盾构整机长度约120米,盾构机无法摆开阵势,如果采取常规的盾构分体始发方案,按以往经验前80环平均掘进效率较低。
为节约工期提高掘进效率,项目部精心组织、超前谋划,结合花山河站~光谷五路站区间整体工筹计划,充分利用已贯通的3号至4号竖井段矿山隧道,将始发阶段盾构出渣及管片吊装作业调整至3号竖井进行,有效解决了盾构始发空间不足的问题。该优化方案较常规分体始发方案前80环掘进功效至少提高一倍,预计整体可节约工期约15天。
19号线工程起自武汉火车站,终点为高新二路站,全线正线长23.3公里,设站7座。武汉地铁集团建设事业总部一级项经理江帆介绍,目前,车站主体结构完成3座,盾构单线区间12个,其中4个贯通,8个正在掘进;矿山法区间:单线区间6个,其中4个贯通,2个正在掘进。该线经过洪山区、青山区、东湖风景区、东湖高新区4个区,建成后将有力提高武汉站、空港枢纽集散能力,加强光谷及沿线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构建城市东部轨道网快速通道。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