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实现构架自动探伤的智能机器人在无锡地铁西漳车辆段正式投用。
地铁列车的机械结构关系到地铁的安全运行,构架作为其中的关键部件,因高频振动会产生疲劳裂纹、裂缝等问题。如何精准、高效地开展构架探伤工作,是地铁车辆检修的重要内容。
在没有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自动探伤之前,地铁列车的构架探伤工作大多由人工完成。
无锡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师介绍,传统的人工探伤,涉及到大量的油漆喷涂、脱漆工作,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耗时又耗力”。智能机器人投用后,它可以实现构架探伤流程的全自动化,既降低了员工的工作负荷、改善了工作环境,又提高了工作质量。
此番在无锡投用的构架自动探伤智能机器人通过视觉定位识别构架类型,自动规划好路线后进行智能检测,根据识别到的焊缝位置和结构,自动更换不同的探头以适应不同检测工况,从而达到最佳的检测效果。
记者在无锡地铁西漳车辆段的检修车间里看到,工作人员仅需在电脑上按下启动指令,黄色的AGV物料小车便自动运行至待检位拾取构架,等构架被吸附固定后,小车再将构架运至检测区构架自动探伤智能机器人面前,升降翻转机对构架进行夹持后,智能机器人即可进行探伤检测。
“我们这个智能机器人最主要的就是前面的涡流探头,它其实就是一个涡流线圈,然后它就像医生手里的听诊器一样,能通过发出涡流来检测构架表面的一些伤痕部位。它可以找到藏在油漆下面的裂纹,这是我们肉眼无法捕捉到的。”负责无锡地铁车辆检修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网记者。
据悉,该探伤机器人目前可以完成无锡地铁1号线4种类型77个焊缝、无锡2号线2种类型10个焊缝全范围内的探伤需求,相比较原磁粉探伤,无需再对构架进行脱补漆、退磁等处理,能够提升40%的探伤工作效率。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