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二期(简称“团九二期”)输水隧洞主体结构于近日全部完工,具备通水条件。这标志着本市南水北调地下供水环路贯通,“一条环路”闭环输水在即。
随着暗挖连接段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团九二期”工程二号盾构井工地上,重型机械完成使命,剩余物料整齐地码放在隔离墙旁边,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巡检、清扫等收尾工作。沿工程步梯下到距地面32米深的盾构井底,在临时照明光源映衬下,内径4.7米的输水隧洞显得幽深厚重,已准备好接受水流的“检阅”。
记者了解到,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是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一部分。自2014年年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正式通水以来,除了团城湖至第九水厂仍采用明渠输水外,目前城区其他南水北调工程均已实现地下输水。“团九二期”工程正式完工后,本市城区南水北调将实现“一条环路”地下闭环输水。
“‘一条环路’是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沿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及西四环形成的输水环路。这条环路建成后,将一头连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一头连接密云水库至第九水厂的输水干线。”市水务建设管理事务中心“团九二期”项目部部长汝俊起介绍,“团九二期”工程作为“一条环路”的最后一段,建成后将使“一条环路”真正成为“闭环”。它将连接起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西四环暗涵、团城湖至第九水厂输水工程(一期)、南干渠工程和东干渠工程,形成全长约107公里的全封闭地下输水环路。
“‘一条环路’的建成,不仅能满足南水、密云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的需要,还将提高环路供水调度中应对供水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北京市供水安全保障。”汝俊起表示,一方面,实现全封闭地下输水后,可避免“团九一期”工程地上明渠输水易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的弊端,输水保障率和安全性将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作为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九二期”工程承担着向市第九水厂、第八水厂、东水西调工程沿线水厂的供水任务,位于环路上的水厂都具有双水源保障。在南水北调发生停水时,团城湖调节池可把南水北调水源切换为密云水库水源,通过“团九二期”隧洞提供应急供水,从而保障供水安全。
“团九二期”工程起点位于团城湖调节池环线分水口,终点位于“团九一期”龙背村闸站二期控制闸,全长约4公里。虽然只有短短4公里,却存在众多特一级风险源,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并经过电力、污水、给水、燃气、轨道交通等多处重要基础设施。
汝俊起介绍,自开工以来,“团九二期”工程施工可谓步步攻坚、招招克难。比如,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市水务系统首次采用了“深埋泥水平衡盾构方案”,开创了最深的盾构埋深、最深的基坑开挖、最大的地下水压、最复杂的地质条件等多项北京地区“盾构施工之最”。同时,开创性地提出了“盾构动态施工管理”的理念,通过地质、岩土、机械等多专业人员集体协作,将盾构掘进过程中的主要参数信息进行统一分析、科学研判,成功应对了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盾构掘进不均匀性和突变性,顺利完成了在极高石英含量地层中掘进等高难度施工。“‘团九二期’工程的完工,为北京在复杂综合条件下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积累了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汝俊起说。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