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卫星导航协会传来好消息,“青岛市地铁1号线长距离过海隧道高精度平面基准建立及年度围护技术”获得中国卫星导航协会2022年创新应用银奖荣誉,这是山东省本年度唯一获奖项目。
青岛地铁1号线过海隧道作为国内距离海平面最深的地铁隧道,因受到海底压力、海洋磁力、潮汐、地质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给过海隧道高精度贯通带来极大的难度。
在1号线过海隧道施工过程中,青岛地铁集团一号线公司提前决策,组成长距离过海隧道全过程测量跟踪服务保障专家团队,克服困难,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创新性运用长距离过海隧道高精度平面基准建立及年度围护技术,从过海隧道三维空间基准建立,长距离高精度定向测量,误差传播控制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测量,最终保证了过海隧道的精准贯通,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仅为5毫米和9毫米,标志着1号线过海隧道在控制测量方面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月8日,青岛市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参与的《低碳海工混凝土多层级“耐—防协同”抗腐蚀关键技术与应用》在2021年度市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针对海洋环境对钢筋混凝土带来的高耐久性需求,结合国家绿色发展的方针政策,对海工混凝土成套防护技术开展系统性研究。该技术从耐蚀混凝土原材料体系及配合比设计,到海工混凝土防护和修补技术开发,为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的安全使用提出来“耐-防一体化”理念。
项目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1号线过海段工程建设中,有效保障了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延长结构服役时间,降低了工程全寿命周期建设成本。
后续,青岛地铁将继续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总结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在三期建设中,聚焦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的发展目标,攻坚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助力“轨道上的青岛”加速前进。
轨道交通展消息 2025年4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26条,运营里程10975.8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61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5亿人次,进站量17.0亿人次。4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3亿人次,减少1.0%,同比增加0.9亿人次,增加3.3%。4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65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增加2.1%,同比减少3.5%。本月无新开通线路。 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68条,运营里程9507.8公里,完成客运量27.5亿人次,进站量16.3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8695万人次,进站量5809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3条,运营里程497.3公里,完成客运量1047万人次,进站量990万人次。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