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鹅羊山站-秀峰山站左线盾构机顺利破洞而出,标志着由中建五局土木公司盾构分公司参建的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盾构区间全线贯通,提前3个月实现“洞通”目标,为后续的“轨通”及“试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1-5项目共包含3个盾构区间,分别为鹅羊山站~秀峰山站区间、秀峰山站~宿龙桥站区间、宿龙桥站~开福区政府站区间,一共9655.397单延米,采用6台盾构机进行掘进。
项目部自2021年5月进场以来,精心组织、合理谋划,通过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在2021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台盾构始发后,陆续按期完成各项节点并于2022年6月1日顺利完成“六剑齐发”,随后掀起大干热潮。
该项目采取早晚班会机制,每日总结当天掘进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加大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充分调动作业人员的作业热情和施工效率,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团队接连创造了仅用时17天,完成鹅秀区间从场地移交到盾构始发掘进这一艰巨任务,23天完成秀宿区间盾构始发时间的最短记录和长沙地区硬岩掘进单班(12小时)8环的最高纪录。提前完成始发节点,全线单日掘进59环,单月掘进超900环,单季度产值首次迈过亿元大关。
由于项目地质复杂多变且均为长距离大坡度的隧道,下穿捞刀河、侧穿京广铁路桥、下穿圆砾地层等多处重要建(构)筑物和特殊地段,使得项目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项目部通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准确掌握各个下穿段地质情况,优化掘进参数,提前做好设备维修保养,建立了多方联动机制,储备充足应急物资,全面监测地表及建(构)筑物等多种手段,确保顺利安全盾构完成了掘进任务。
项目利用IoT及BIM技术,将智能监控、劳务实名制、盾构监测、扬尘监测等现场硬件设备及BIM+安全、BIM+质量、BIM+建造管理等应用集成到统一的平台,将建设过程中的数据实时汇总,形成数据中心。使项目管理层全面掌握生产过程,动态识别项目风险并预警,为项目建设一个数据实时汇总、生产过程全面掌握、项目风险有效降低的“项目大脑”。
过程中品牌建设亮点纷呈,荣获“轨道杯”A等,2021年“长沙市绿色工地”,湖南市政工程优秀QC小组二等、三等奖,2022年建筑业企业“党建进工地、支部建在项目上”标杆创建活动优秀项目部,全国市政工程QC小组三等奖,2022年“全国AAA工地”等诸多荣誉。
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作为一号线骨干线的延伸线,建成后将加强金霞组团和主城区的联系,引导城市向北拓展,支撑外围新区发展,极大地缓解芙蓉路南北向交通压力,为长沙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注入强劲动力,为落实“强省会”战略贡献五局盾构力量。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