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南通新机场取得了新进展。9 月 4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交通厅了解到,南通新机场项目预可研批复工作基本顺利,空管工程建设运营主体、空域保障能力研究等重点问题取得突破,近期全力推动召开预可研行业评审会,争取预可研早日报批。值得一提的是,正在运营的南通轨道交通 1 号线将接入南通新机场,与正在建设的北沿江高铁、如通苏湖城际和沪通城际(预留)和机场快线共同组成轨道交通网。
南通新机场是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江苏(南通)两地合作共建。项目选址在 2020 年 9 月得到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场址位于南通市通州区二甲镇。根据规划,首期建设 2 条远距跑道和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4000 万人次的航站楼,货邮 50 万吨,并将与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共同构成上海多机场体系主枢纽功能定位,” 三场 ”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
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22-2024 年全省交通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三年滚动推进计划的通知》,南通新机场计划于 2023 年 11 月开工建设。据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飞介绍,目前,南通新机场项目预可研批复工作基本顺利,空管工程建设运营主体、空域保障能力研究等重点问题取得突破,近期全力推动召开预可研行业评审会,争取预可研早日报批。
” 我们以南通新机场为中心,开展面向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的多层次集疏运体系规划研究,推动形成由北沿江高铁、如通苏湖城际和沪通城际(预留)、机场快线、地铁 1 号线组成的轨道交通网。” 周建飞表示。
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南通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已于 2022 年 11 月 10 日开通运营。近日,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官网回复网友留言时表示,该线路已考虑在崇川区小石桥附近进行拆分,并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线路拆分的岔线井工程预留。
作为 ” 轨道上的机场 ” 重要组成部分,北沿江高铁已于 2022 年 9 月 28 日正式开工。其中,海门北站将接入北沿江高铁,并结合南通新机场规划实施设计施工方案。作为如通苏湖城际关键性控制工程,海太长江隧道已于 2022 年 9 月 7 日正式开工,目前,该项目江北段明挖敞开段、明挖暗埋段的冠梁支撑梁首件施工顺利完成。根据规划,如通苏湖城际将接入海门北站。
南通新机场与南通主城区直线距离近 30 公里,目前正在运营的南通兴东国际机场与主城区直线距离仅 10 多公里。除了地铁 1 号线外,市民如何快速抵达南通新机场?2022 年 8 月 17 日,《南通东站经新机场至通州湾线(机场快线)海门北站预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江苏省发改委批复。机场快线将在海门北站与北沿江高铁正交,预埋工程位于北沿江高铁海门北站站房区域下方,采用与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及地铁 1 号线东延工程平行共站方案,建成后将为打造空铁一体的交通枢纽奠定初步基础,对进一步推动南通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