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继延安路中运量公交后,市中心城区第二条中运量公交线路——北横中运量公交(凯旋路-军工路)工程将于今年年内开工建设。
该工程西起中山公园地铁站,东至周家嘴路军工路站,全长16.6公里。沿线设中途站20座,首末站2座,串联长宁、普陀、静安、虹口、杨浦五区核心地段。
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副书记、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在夏令热线中介绍,该工程还将首次搭建数字仿真平台,在网络空间再造一个对应的孪生中运量公交系统,实现公交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
北横中运量公交项目效果图。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交通委 供图
去年以来,上海街头穿梭的公交车中出现了许多以“DZ”打头的线路,如DZ501线、DZ105线等,这些定制公交的出现,使上海公交正经历从“人等车”到“车应人”,从“线路固定”到“动态定制”的变化。
上海市交通委组织编写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本市定制公交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依托本市“随申行”平台,打造“上海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定制公交需求捕捉、运力匹配、信息发布、服务预约、线路评价、投诉处理等功能,该平台已于5月8日正式上线。市民可以通过平台查询本市所有定制公交线路,提交个人定制需求,并反馈意见建议。
定制公交
于福林介绍,目前该平台整合了全市16个行政区超270条定制公交线路,覆盖通勤、就医、文旅、通学等多个场景,日均客流近2万人次,累计客流近100万人次。平台还征集到超1.4万条市民定制需求,经过分析筛选,已向各公交企业推送超120条匹配度较高的需求信息。下一步,定制公交将进一步挖掘潜在需求,提升上海公交服务与公众出行需求契合度。
近年来,“慢行”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海慢行交通分担率已超过55%。于福林表示,为实现“宜出行、优品质、高效益”的慢行交通系统总目标,上海市交通委编制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2024年,上海完成慢行交通体验提升项目120项,整治人行道面积165万平方米,解决人行道梗阻点位35处,完成浙江中路(牛庄路-汉口路)、海口路(广东路-浙江中路)等多条道路的恢复非机动车通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慢行交通网络。今年,上海将持续关注慢行交通提升工作,从完善慢行网络、强化空间融合、提升设施品质、建设精品区域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慢行系统,全年计划完成慢行体验提升“民心工程”项目120项;着力优化步行环境,完成150万平米人行道品质提升面积,解决不小于16处“行不通走不畅”的人行道梗阻问题;持续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计划完成中环(杨浦区、普陀区)沿线、申昆路(扬虹路—申贵路)、陆家浜路(局门路—海潮路)等多个路段的非机动车通行恢复。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