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印发《安徽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车中,合肥、芜湖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特殊情况经主管部门批准除外),其他区域不低于80%。
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政府公务用车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替代,到2025年,新增及更新城市公交车中,合肥、芜湖市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100%(特殊情况经主管部门批准除外),其他区域不低于80%;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时,除特殊地理环境、特殊用途等因素经主管部门批准外,应全部购置新能源汽车。
方案还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低碳、零碳枢纽场站。到2025年,充电桩总量达到30万个以上、充电站达到4800座,换电站达到20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实现全覆盖。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自行车专用道、行人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构建“轨道+公交+慢行”网络融合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推广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行模式,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镇延伸,提升站点覆盖率和服务水平。探索共享交通新模式。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
9月24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管理处处长刘明君在2024醇氢电动汽车发展论坛上表示,在各方努力下,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全国城市公交汽电车运行线路约8万条,线路长度173.4万公里,公交专用道突破2万公里,运营车辆68.2万辆。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数量达55.4万辆,占比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