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一纸公告,让捷氢科技分拆上市的计划靴子落地。
6月29日晚间,上汽集团官宣子公司申请在科创板上市,上交所予以受理并进行审核。这也意味着捷氢科技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将登陆科创板。
上汽集团筹谋氢燃料已久。早在2006年,上汽集团就成立了燃料电池车事业部,2020年更是发布了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氢战略”,力争将上汽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
但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尽管收入高增长,但捷氢科技连续三年净亏损。从净利润来看,公司自2019年至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3487.81万元、-9382.61万元和-5851.13万元。初步计算,捷氢科技最近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8亿元。
捷氢科技能否止血?
2019年至2021年,捷氢科技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分别为1.12亿元、2.47亿元、5.8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8.64%。
但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尽管收入高增长,但捷氢科技连续三年净亏损。不仅如此,捷氢科技的燃料电池系统毛利率水平还呈现下滑趋势,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47.35%、35.93%和30.78%。
捷氢科技招股书并未解释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原因,只是提醒,若公司未来主营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或者出现停滞、萎缩等情形,则公司收入增速可能不及预期,无法利用规模效应实现盈利;如果公司未能做好成本控制,导致毛利率、费用率恶化,将导致盈利能力下滑,从而造成未盈利状态继续存在或净利润持续恶化的风险。
此外,捷氢科技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逐年减少,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1786.98 万元、-1.65亿元和-4.49亿元。对于现金流的下滑,捷氢科技称是因为公司整体业务规模不断发展,应收账款余额逐年增加,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导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
上汽集团筹谋氢能已久
捷氢科技之所以备受关注,与上汽集团有着密切关系。
上汽集团筹谋氢燃料已久。早在2006年,上汽集团就成立了燃料电池车事业部,随后,上汽集团先后推出荣威750和荣威950燃料电池乘用车,2017年上汽大通FCV80燃料电池轻客实现商业化运营,2018年申沃燃料电池客车上线运营。
到2018年6月,上汽集团出资设立了捷氢科技,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研发。捷氢科技总监蔡俊在2018年末时曾表示,上汽集团希望以独立公司的形式来进行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市场运作。
记者查阅上汽集团2018年年报获悉,上汽集团在2018年度累计售出310台燃料电池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64.71%,由此实现了2.08亿元的收入。
随后,上汽集团氢燃料板块扩张不断加速。2020年,上汽集团宣布中国汽车行业首个“氢战略”,力争将上汽集团建设成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和全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整车生产企业。
如今的捷氢科技是一家提供氢燃料电池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公司,上汽集团在捷氢科技中仍有持股。
目前,捷氢科技的直接控股股东是常州创发,直接持有公司 61.37%股份,而上汽投资直接持有常州创发99.50%的股权,是常州创发的控股股东,上汽集团又直接持有上汽投资100.00%的股权,是上汽投资的控股股东。
由此,上汽集团成为捷氢科技的间接控股股东。
本次分拆上市完成后,上汽集团会将捷氢科技打造成为上汽集团下属独立的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上市平台,通过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加大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核心技术的投入,实现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板块的做大做强,增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业务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蓝海掘金 如何降低氢能成本 ?
捷氢科技的上市恰逢其时。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明确了国家氢能发展规划,到2035 年,我国要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 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但需要注意的是,氢能发展仍然面临成本难题。
捷氢科技招股书显示,目前,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依然高于纯电动车以及传统燃油车。燃料电池产业上游的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环节面临整体成本较高的局面,进而导致产业上游的氢能供给价格相对较高。如产业配套无法按规划进度及时完善,用氢成本无法有效降低,将对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及商业化应用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进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类似于燃油车加油站、电动车充电桩,加氢站的普及是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基础。目前加氢站数量的相对匮乏一定程度制约了下游商业化的提速。
9月13日,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为期5天的铁路中秋小长假运输明日启动,自9月14日至18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740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1480万人次,9月15日为客流最高峰日,预计发送旅客约1680万人次。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中秋小长假旅游流、探亲流、学生流交织叠加,铁路客流总体将保持高位运行。从铁路12306预售情况来看,北京、广州、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南京、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和北京至上海、长沙至广州、西安至成都、北京至呼和浩特、北京至郑州等区间客流较为集中。铁路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适应旅客出行需求强劲增长的新形势,精心制定假日运输方案,千方百计挖掘运输潜力,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落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为旅客假日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配置资源,加大运力供给。全国铁路实行高峰线运行图,统筹高铁和普速运力资源,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11100余列,较日常增加590余列,安排加开跨铁路局集团公司直通旅客列车244列。用好铁路12306售票和候补购票数据,动态分析客流运行情况,灵活精准增加运力投放,采取加开临客、动车组重联运行、增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