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启用清洁能源公交车,倡导低碳出行。
“的士巴”公交WD5路开通,方便教育园区师生和武鸣区市民往返南宁市区。
公交候车亭上,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公交信息,让市民及时掌握车辆行驶信息。
当前,南宁市民出行习惯转变以及基于“降成本”的考虑导致的发车间隔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坚持问询于民、数据支撑,开展年度线网优化,积极更换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助力能源结构优化;持续更换空调公交车辆,提升公交乘车舒适度;坚持年度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提高乘客满意度;落实推动公交提速工程,重视公交轨道两网融合工作,提升换乘便捷性。
坚持问询于民开展线网优化
南宁市线网优化工作始于2013年,连续8年的年度线网优化工作始终坚持问询于民、坚持数据支撑。南宁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初步方案公示、部门意见征集等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将解决公众对公交出行服务的短板和痛点纳入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实施。通过现状勘察、运营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出合理的线网优化方案,确保所提方案的科学有效。
通过年度线网优化调整,南宁市公交线网结构愈加完善,形成“快、干、微”多层次一体化常规公交线网。疫情期间,公交运营服务模式由“端菜式”向“点菜式”转变,在确保市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有效推进定制公交发展,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多样化公交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可靠的乘车服务。至2022年末,定制公交线路数达278条,其中护学公交156条,特定旅游、企业通勤公交共122条。
更新公交车辆提升乘车舒适度
如今,更新与淘汰产能落后的公交车辆、推广清洁能源公交车工作已被纳入南宁市节能降排主要工作中。自2015年起南宁市新购公交车辆开始转为清洁能源车辆,2018年起新购车辆开始转变为新能源车辆,2010年起新购公交车开始转变为空调公交车,经过十多年的车辆更新,至2022年,空调公交车比例已经超过了99%,预计2025年前在营公交车辆将全部更新为空调车,市民乘车环境将得到大幅改善。
为进一步提高乘客满意度,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年度企业服务质量考核,并通过将考核结果进行公示以及与成本规制财政补贴挂钩的方式,促使企业不断推进公交一体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建设,提高公交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财政资金投入效益。经过多年的努力,2022年乘客满意度提升至90.93%,公交行业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保障优先路权提升公交运营效率
公交行驶速度是影响公交正点率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公交运营速度,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从改进基础设施入手,保障公交优先路权,高峰期公交行驶速度从2016年的15.17km/h提升至2022年17.99km/h,增幅达18.59%,公交专用道内车速超过20km/h,提升了公交运营效率。
目前,南宁市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61.02km,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达18.27%,保障公交优先。重点对衡阳东路、茶花园路、亭洪路、星光大道、双拥路、滨湖路、青秀路、凤岭南路等8条道路的信号控制、流量监测、公交优先设备进行提升改造。南宁市公交优先路口数量达到71个,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将达26.59%,保障路口的公交通行优先权。坚持新建或改扩建的城市干路在设计阶段即预留公交港湾站,提升公交进出站效率。
公交轨道融合提升换乘便捷性
近年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以全方位服务公共交通出行的完整活动链为目标,引导“轨道+公交”的复合出行模式,构建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提升公共交通整体竞争力。在每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前,编制完成公交线路接驳方案,分批动态调整公交线网。积极推进微循环接驳线路开通,以“密发班”的运营模式,推进短线公交与轨道站点的接驳,解决轨道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2023年4月,我市服务轨道接驳的微循环公交有17条,服务21个轨道站点。
积极结合轨道施工道路修复整治工程,控制轨道站点接驳公交站点位置,确保每个轨道出入口至接驳公交站台的距离小于100米,提升换乘便捷性。实施一体化公交票价政策,推行普通乘客持南宁市民卡乘坐公共交通享受换乘优惠措施,成为我市公共交通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公共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公交轨道两网融合,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又一举措。据统计,2023年4月换乘优惠为市民节省公共交通换乘出行成本3330.97万元,提升了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