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隧道股份出品【共话高质量】专栏,聚焦“十四五”发展战略与“五链融合”发展模式,以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以及在产业焕新、科技创新、盘活存量、培育增量等方面的前沿探索,集中展现企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使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隧道股份上海隧道以特型化暗挖法为核心竞争力,推动城市建设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宁波区域市场依托隧道股份“五链融合”的优势,以新技术布局市场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在当前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特型化暗挖技术焕新“城市价值”。目前,迭代更新的3台“阳明号”类矩形盾构都在宁波火热施工中,其中宁波地铁TJ8118标类矩形盾构推进创下了13环/天的全国新纪录。类矩形盾构的应用场景已从街道道路狭小的老城区拓宽至停车线和出入场线,进一步节省工期、提升效益,可持续促进城市“造血”,让城市跟着我们的建设“逆龄生长”。
数智强赋能,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发的盾构管控系统平台、盾构设备管理系统、数智隧道管控系统、盾构辅助驾驶系统、盾构智能巡航系统,合力联通打造了一套“可视、可控、可预知”的施工全流程管控体系。
数智盾构目前已做到单线推进31环/天、45天贯通一个区间;1个APP同时调动跨越20km公里的5个城区施工,让数智盾构在宁波区域从试点变成全面铺开,在宁波轨交3号线二期、6、7号线5个区间都做到了提质降本增效。目前“数智盾构”课题已申报宁波轨道交通集团科研项目。
链条促融合,拓展蓝海市场。在宁波,昨天的现场已成为今天的市场。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正以项目建设延伸蓝旗影响力,原本5-6年,40-50人才能建成一个区间,现在三年即可运营一整条线,不仅打造“科研-项目-产业”的内循环,更成为连接前端设计和后期运营的全流程外循环,目前正在尝试设计+施工的强强联合,将上海静安寺顶管法车站的成功经验转场落地于宁波。
面向未来,宁波轨道交通2035线网规划已发布,千余公里的地铁隧道仍然大有可为,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将为发展全域一体化的未来滨海大都市全力提供“上海方案”。
产业链是“五链融合”的基石。在隧道股份“五链融合”的新视角下,隧道股份上海隧道将依靠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重塑新动能。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