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天和为莱索托王国高地引水隧道工程研制的两台直径5380毫米双护盾TBM——“大禹雪盾号”和“大禹长锋号”、为菲律宾凯萨卡输水隧洞工程研制的一台直径3860毫米双护盾TBM“启航号”于近日陆续发运出海,自主研制的高端工程装备加快“走出去”步伐。
上述高地引水隧道工程作为莱索托王国和南非共和国之间最大双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长约34.40千米。建成后,不仅可以解决南非共和国的用水紧张问题,还将带动莱索托王国水利建设和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莱索托王国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
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并用于该隧道工程建设的两台TBM采用重载硬岩刀盘、主机区配置两部常态化超前钻机、盾体反扭装置、反坡排水系统等适应性设计,确保在掘进时具备超前快速处理不良地质能力。两台TBM按计划自隧道两端逆坡、顺坡分别掘进,并在隧道中部“会师”贯通。
而凯萨卡供水隧道工程则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部地区安蒂波洛市,全长约6.10千米。建成后,将显著改善马尼拉及周边地区供用水问题,惠及当地民众约1500万人,是一项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
中交天和自主研制TBM“启航号”,总长度约198米,需面临长距离硬岩地层、软硬不均地层、断层破碎带、突泥涌水掘进等诸多困难。
为此,中交天和对“启航号”开展诸多适应性设计,配备可扩挖式刀盘、双液注浆系统、大扭矩高功率刀盘驱动、长寿命刀盘、硬岩高性能刀盘刀具、预处理及超前注浆加固装置和超前探测等先进系统,确保掘进作业安全、环保和高效。
中交天和副总经理、执行总工程师杨辉介绍,盾构机由超十万个零部件组成,各种线缆总长度超过十万延米,结构非常复杂,技术难度极大。中交天和按照不同隧道掘进环境的土层、埋深、沉降等实际情况,量身定制相适应的盾构机,安装超长距离不换刀、管片自动化拼装、智慧化远程安全监控、绿色环保管路延长、泥水分层逆洗循环、国产常压换刀、刀盘伸缩摆动等世界先进技术,提供优秀的技术服务团队,不但工程成本大幅降低,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也大大提高了盾构机掘进作业的适应性、经济性与安全性。
截至目前,中交天和研制的已有数十台盾构机走出国门,远销日本、新加坡、孟加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莱索托王国等国家和地区,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世界互联互通提供优质的高端工程装备研制与全产业链服务。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