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各环节重点项目分布情况:
燃料电池领域:1)在经历了2022上半年的火热发展之后,作为商业化程度最高的燃料电池领域在下半年整体明显放缓,逐渐从激进走向理性;2)但燃料电池从车用向轨道交通等领域进行多元化拓展势头有明显增强。在氢车用市场进展不达预期情况下,面向多元应用推进发展的燃料电池厂商有望建立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制氢领域:1)从二季度开始制氢市场开始起势,三季度保持继续快速发展,进入四季度发展进一步提速,规划或在建项目发布明显增多,发展势头强势,项目几近爆发之势。
储运加领域:储运加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保持稳定推进、并有加速态势,气态、液态、固态、管道等多种储运方式多点开花,整体呈现稳步向好趋势,氢能产业在储运环节的核心瓶颈突破有望加快。
材料部件领域:燃料电池材料、储氢材料项目零星落地,部分领域逐步推进国产化替代,但整体尚未成势。由于材料领域的高技术壁垒、长验证周期、以及下游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化,预计材料环节实现实质性突破仍将经历相对长的时间周期。
氢能应用领域:与绿氢接近爆发之势相呼应和协同,工业应用快速趋近落地(大部分为合成氨、有部分制甲醇、氢冶金),热电联供、轨道交通等应用亦多点开花,行业多元化应用趋势逐步打开,但从目前进展来看,仅有工业应用具备较强的规模化确定性,为重点方向。
——整体上,氢能产业生态在政策和产业共同作用下正缓慢推进成型;但由于氢能产业链长、生态要素众多、储运核心环节瓶颈尚未形成实质性突破等各方面问题仍然明显存在,短期内尚不具备结构化、普遍化的全面布局时机条件,建议重点关注在细分领域的商业化程度高、市场空间大、在近期即拥有清晰前景和确定性的制氢,具备利基市场+多元应用市场的关键核心氢能设备和材料环节。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