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铁十二局山西建筑构件科技分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攀爬式检测机器人”在第二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中从1625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此前,该成果还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首届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特等奖。
智能爬壁检测机器人
研发成果受理发明专利16项,授权使用新型专利4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2项,注册商标6项……聚焦工程混凝土检测及数据管理,该公司在成立不到3年时间里,先后自主研发空陆两栖智能检测机器人、空气耦合无线雷达和混凝土质量监控管理平台,为建筑工程行业混凝土智能检测带来革命性变化。
“当前国内地质雷达检测行业以人工检测为主、检测作业与现场施工相互干扰、数据传输电缆长度制约检测距离、检测数据反馈周期长。”设备研发负责人王可心介绍,智能检测机器人的应用成功解决了传统混凝土检测工序繁琐、对施工现场干扰大等痛点问题,实现了智能快速检测、安全高效运营和动态闭合管理,相较于传统人工检测,检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数据整理速度提升5倍以上。
在成自铁路白云山隧道拱部,一个有着8桨4轮的黑色物体,正匀速缓慢移动,犹如爬行在隧道拱壁上的黑色蜘蛛。在远端的检测人员仅需轻轻拉动手柄,“黑蜘蛛”开始对隧道衬砌进行“体检”。技术操作人员介绍,“智能数据处理系统可对检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在大数据中对病害进行智能识别,形成检测结果分析报告,最终形成分析数据实时3D展示,对衬砌内部质量问题系统将自动分析判别并对重大质量问题做预警处理”。
针对智能检测设备迭代研发,该公司借助地方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政策、与知名高校进行校企合作,与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先进制造新型光电成像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光电智能感知工作室联合创设了清北联创光电智能感知工作室,依托高校研发优势及公司系列产品的知识产权技术,实现科研成果与现场应用的深度结合。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成为该集团打造专精特新重要的业务板块和利润增长点。
今年以来,江苏持续加大铁路建设投资,1-8月累计完成投资449.2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1.6%,超时序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9月5日,沪渝蓉高铁六合特大桥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主墩连续梁“0号块”顺利完成混凝土浇筑,正式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跨马汊河矮塔斜拉桥全长520米,塔高58.5米,为该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对下一步架梁通道的打通至关重要。 中铁上海工程局沪渝蓉高铁南京枢纽站前2标一分部副经理杨志告诉记者,主塔“0号块”是连续梁的首件,接下来将采用悬臂浇筑法从两边桥墩向跨中施工,分25个阶段进行浇筑,最终实现桥体合龙。 与此同时,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到达长江江底,开启万米穿江长跑之旅。隧道全长14.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今年计划通车项目沪苏湖铁路已进入静态验收阶段,确保今年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江苏铁路总投资预计将突破600亿元。目前,全省累计有超过780公里高铁在建,通苏嘉甬、宁淮城际、沪苏通二期等一批高铁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施工,预计2027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