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这些(五大燃料电池城市示范群)从北到南连起来,我们能不能搞一条氢能高速?”
近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会议上如此表示。他认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大范围的示范,“至少也得像当年‘十城千辆’这样的规模,要在产业规划里边能够把它推动下去。”在万钢看来,现在已经到了氢能汽车发展最好的时候,在“双碳”目标的压力下,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企业面对能源转型都表现出了焦虑和积极的一面,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上近1200辆氢能汽车实现减碳2200多吨的例子,也已经证明了氢能汽车在减排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已规划了京津冀、河北、河南、上海和广东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跨城市示范已经不断落地。而其他暂未进入示范城市群的城市, 也有地方性的鼓励政策。例如,科技部在山东省推动“氢进万家”项目,以青岛港、潍坊港和胶济高速为支撑点,将山东的可再生能源和山东的工业副产氢气组合起来,对氢气在车、船和仓库等应用端,做了全方位的试验。万钢表示,现在已经到了扩大氢气应用示范范围的时刻。“记得我们当年搞电动汽车的时候,京沪高速也是造充电桩最快的一个,然后(电动汽车)逐渐地铺开。我估计明年大概用一年的时间这个高速公路就能开通。”加速氢能汽车的普及,将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商用车新能源化进展缓慢的问题。
虽氢能汽车符合低碳绿色发展趋势,但制、储、运、加等环节成本仍居高不下,而商用车的使用场景有较为固定的运营路线,可以大大降低应用氢能的成本。在商用车新能源化进展缓慢之外,新能源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充换电、加氢网络、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同样需要重视。对此万钢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让其可以充分满足我国广袤的东北、西北地区人们的需求。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快混合固液电池、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另外,西北、东北地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与内燃机产能的利用相互结合,既可以满足广大消费群体的出行需求,又可以带动传统动力系统的转型升级。
“我们国家有2700多万辆汽车内燃机的产能,怎么样能够把这些产能带到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来,我觉得还是要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高效化。”万钢说。而统筹推进内燃-电力驱动的高效化的方法在于大力发展插电式、增程式的混合动力汽车。今年上半年,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53.4万辆,同比增长了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5.2%,综合油耗已经控制在百公里2升以内,现在在向1升以下发展。“内燃机仍然要发展,发展的方向实际上要从高功率密度向高效率发展。这个高效率就是找到它和电机适配的最佳点,使它在最低排放的情况下达到发电的最高效率。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万钢提出,特别是西部地区,因为城乡距离远、温差大等实际情况,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冬季汽车动力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电、增程式汽车更远的续航以及内燃起动的预热作用,更适用于这些地区。万钢还呼吁,中国要持续推动汽车与能源、道路、云技术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从而构建新能源汽车智能操作系统、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循环。只有这样,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加速迈向电动、智能、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数据显示,2024年9月,我国7米以上大中型新能源客车共销售4584辆,环比(3010辆)增长52.29%,同比(3493辆)增长31.93%;1-9月,累计销售23695辆,同比(22688辆)增长4.44%,较1-8月累计(下降0.44%)增长近5个百分点,累计增幅由负转正。9月份我国新能源客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9月:远程/中车进三甲 欧辉/金龙/中通晋级 七家企业销量“双增” 由上表可见,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排名上,今年9月,宇通客车(600066.SH)销量为1102辆,拿下新能源客车市场销冠,并成为唯一一家单月销量破千的品牌;排名跃升第二的远程商用车,销量为615辆,并于7月后再一次进入销量前十;排名第三的中车电动,销量为599辆,较上月排名上升两位。其余企业中,福田(600166.SH)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000957.SZ)排名较上月分别提升一位。 在7米以上新能源客车销量表现上,今年9月,前十企业中有7家企业实现了环比与同比“双增”,即宇通客车、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上海申沃、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其中,中车电动销量同比增长470.48%,领涨行业;福田欧辉和厦门金龙也实现销量同比翻倍增长;宇通客车销量同比增长也接近8成。而远程商用车、中车电动、福田欧辉、厦门金龙和中通客车等企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