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上,万钢发表题为《深化全球合作 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市场化》的演讲。第五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首次离开国内,选择慕尼黑作为举办地,9月6日至7日,全球车企大佬和主办方共同讨论了产业相关话题。外媒认为这象征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出海雄心。
大会主席万钢主张,在发展纯电汽车的同时,也要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也赞同这一观点,他呼吁中国扩大加氢网络。
作为推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设计师,万钢坚信,氢能汽车将在中国发挥重要作用。看好氢能汽车的前景,燃料电池汽车在某些地区可能会很有效。他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将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关键,因为城市之间的距离很远,电动汽车的采用率仍然很低。
图片来源:彭博社
万钢在IAA车展期间举行的中德会议上也说:“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绿色氢能系统。在某些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能汽车甚至可能比纯电动车型更为普及。推广氢燃料非常有益,因为氢燃料还可用于海运和铁路运输。”他补充说,“特别是中国的商用车辆,可以从氢动力系统中受益。”
德国氢能技术的主要支持者对此表示赞同。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这场活动上表示,宝马已制造了数十辆氢气测试车,并愿意将这种动力传动系统应用到2025年左右推出的“Neue Klasse”汽车上。
齐普策说:“对我们来说,谈论零排放汽车也就意味着谈论氢能。”他补充说,“中国应该在城市中心附近增加更多的加氢站,以提高该技术对个人客户的实用性。”
宝马运营着一支由80辆氢动力iX5运动型多用途车组成的测试车队,并将它们运往多个国家进行试驾。宝马将在2025年后决定是否进行批量生产。由于成本高昂,加之加氢基础设施刚刚起步,氢能汽车的发展举步维艰。
奔驰已经淘汰了小批量生产的GLC SUV氢动力车型。虽然本田汽车在2021年停止了Clarity氢动力车型的生产,但已宣布计划于2024年开始在美国生产燃料电池汽车。
中德两国工业界的高管讨论了诸如统一供应链碳排放跟踪标准等议题。万钢强调,以氢为动力的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实现低碳交通转型中的重要意义。
万钢说:“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国对燃料电池的看法。氢是中国国家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少商业运输中的废气排放方面大有可为。”他呼吁,“我们需要推动整个供应链的低碳发展,以有效地过渡到可持续的未来。”
特别推荐: 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展现场参观报名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