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日)下午,“拥抱城市——北京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展”在市规划展览馆开幕,16个重点项目、60多个典型案例集中展现近年来轨道交通一体化取得的突破与创新。
展览包含序厅、科普站台、彰显风采、齐驱并进、未来愿景、尾厅六个板块,展陈方式丰富多样,包括图文、视频、模型、VR等。
最早实践一体化理念的车站是哪一站?在互动展陈中,观众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南礼士路站。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部副总经理檀鹏晶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1号线南礼士路站东北口就与国家海洋局大楼合建,出入口没有占用人行道,而是与临近的公建结合。
在展厅里,观众可以穿越厚重历史,感受北京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开启闯关之门,逐步破解一体化项目历经的挑战;可以细观车内群像,了解一体化参与各方的分工职责。“我们设计了科普站台和互动环节,就是希望倾听公众的声音,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轨道交通处副处长王婧说。
由科普站台步入彰显风采板块,这里以“轨道+”为主题,基于16个轨道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展现一体化在综合交通、有机更新、活力共享、复合利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据了解,本市71个轨道微中心正在加快实施,将更多城市功能布局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未来,五线换乘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体将成为北京市国际交往新的展示窗口和交通门户;市郊铁路霍营综合交通枢纽将带动回龙观地区存量更新和活力再造;未来科学南站与写字楼和商场将实现“三合一”,形成产业配套新场景。
新闻名词
轨道微中心
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
据人民日报消息,5月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劳动节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6945万人次,环比下降4.5%,同比增长13.0%。其中:铁路客运量2110.0万人次,环比增长6.6%,同比增长11.5%。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4493万人次,环比下降5.2%,同比增长13.2%。水路客运量110万人次,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长1.8%。民航客运量232.0万人次,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5.6%。 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铁路客运量累计10169.2万人次,日均2033.8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13.45亿人次,日均2.69亿人次,同比增长7.6%。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民航客运量累计1114.3万人次,日均22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 5月4日(劳动节假期第4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8204.2万人次,环比下降2.7%,同比增长12.0%。其中:铁路客运量1978.6万人次,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11.1%。公路人员流动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