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在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氢能经济发展论坛”作主旨发言时表示,申能制定了氢能发展的“三纵三横”战略,着力打通氢能发展“制取-储存-运输-应用”等关键环节堵点,推动行业加快由导入期向产业化发展。
具体来看,“三纵”着眼高端制造领域,布局氢气制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发展成为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头部企业,如浙江蓝能、上海氢晨、鲲华科技、苏州擎动等。申能集团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了充分支持,助力“小巨人”企业持续突破“卡脖子”环节。
“三横”聚焦应用场景,推动三大纵向产品在示范应用场景落地,实现氢能应用完整商业闭环。“第一横”将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打造包含加氢站、氢源基地、碳中和示范园区等优质项目的氢能基地。“第二横”将选取全国具有先发优势的区域,与当地政企合力打造氢能综合应用基地,探索多方共赢的规模化发展商业模式。“第三横”依托申能系产品的整合联动优势,多手段多渠道打造多元应用场景,积极关注氢能在港口、船舶、钢铁、热电联产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取得先发优势。
黄迪南认为,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能对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双碳”将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的“好帮手”, 氢能可以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逆调峰特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能源间的长时间调节、跨区域配置、跨品种耦合,有力促进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二是助力高碳领域加快降碳脱碳的“好能手”,氢能可以作为电气化“盲区”的有力补充,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实现大规模降碳脱碳;三是助力我国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的“好助手”,华北、西北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可在不增加污染物与的基础上,形成我国新型高载能产业聚集区,打造可再生能源产业链制造业、绿色化工、绿色冶金等产业集群。
为加快我国氢能多元有序发展,黄迪南建议,要从全产业链系统谋划,科学理性确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氢能发展路线图,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引导领先企业向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区域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同时,持续推动“稳慎应用,示范先行”,鼓励具有相关产业链优势的企业积极构建多元化氢能利用场景,形成头雁效应,驱动技术创新迭代。此外针对相关应用场景,建立健全氢能相关市场机制,与储能、调峰、碳交易等形成联动,充分体现氢能的市场价值、服务价值与环境价值,进而推动氢能产业尽快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成熟期,助力我国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落实落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客车生产企业报送的数据统计分析,2024年9月,客车销量环比增长,同比下降。当月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两位数下降,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当前客车市场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拉动。 总体市场分析:9月,客车销售4.12万辆,环比增长4.05%,同比下降7.31%,产销率为93.10%,低于上月。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中型客车销量小幅下降,其他两大类客车品种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客车销量两位数下降,其他两大类客车品种销量均呈明显增长。9月,大型客车销售0.55万辆,环比增长19.86%,同比增长15.04%;中型客车销售0.44万辆,环比下降1.75%,同比增长32.28%;轻型客车销售3.13万辆,环比增长2.54%,同比下降13.89%。9月,大、中和轻型客车产销率分别为94.79%、100.77%和91.82%,大型客车产销率高于上月,中型客车和轻型客车产销率均低于上月。 1-9月,客车累计销售35.78万辆,同比增长4.78%,产销率为100.68%。其中:大型客车销售4.60万辆,同比增长23.47%;中型客车销售3.09万辆,同比增长22.95%;轻型客车销售28.09万辆,同比增长0.65%。大、中和轻型客车产销率分别为96.50%、100.29%和101.45%。 客车国内市场销售情况:9月,客车国内市场销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