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展消息 为创新城市交通资源利用模式,近日,青岛青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青岛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依托地铁8号线闲时运能开展轨道物流“地空联运”,标志着青岛地铁开启探索轨道交通与物流运输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据悉,这种集“地铁地上地下站接驳跨海直达,末端无人车运送、航空运输多式联运以及集货与散货同线网双向运输”于一体的物流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
7月3日晚,青岛地铁8号线迎来一批“特殊乘客”——满载快递的专用笼车准时抵达地铁青岛北站。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卸货安检、重新装入笼车、通过垂梯直达站台,整个流程井然有序。当列车进站后,工作人员将笼车推送至车厢立席区。仅用37分钟,这批“特殊乘客”就跨越8号线海底段抵达胶东站,等候接应的工作人员立即展开无缝衔接作业,将笼车运送至机场转运中心。
“这比货车快多了!”现场的工作人员感叹,“快递搭上了地铁的‘顺风车’,不但速度快了,而且不用再担心堵车或者坏天气了。”
“正常情况下,散货航空件由市区运输到转运中心的时长达3个多小时,要是遇到恶劣天气或者堵车,会使运输时间更加难以预估。而地铁有严格的运行时间表,能够确保准时发车和到站,避免了道路交通拥堵的影响。即便遇到极端天气地铁也能正常运行,这保证了运输的稳定性。”青岛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试行轨道物流集货与散货双向运输,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这也是国内首例集“地铁地上地下站接驳跨海直达,末端无人车运送、航空运输多式联运以及集货与散货同线网双向运输”于一体的物流新模式。
通过地铁8号线接驳顺丰速递青岛北站和胶东站两处同城集散点,全程运输共计用时约1小时20分钟,运输时间缩短了55%以上。通过“地下地铁运输+地上无人车末端运输+航空运输”的高效衔接,不仅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还使得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安排货物运输和配送时间,提高了物流计划的可靠性。对轨道交通而言,形成“地下-地上-空中”三维立体物流运输场景,推动轨道交通从单一客运向“多式联运”转型升级。
轨道物流也有效促进了物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传统物流运输主要依靠燃油货车,会产生大量尾气排放,而地铁采用电力驱动,通过将航空件运输从地面转移到地铁,减少燃油货车的使用频次,从而显著降低碳排放,为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轨道物流的环保价值还体现在系统性的资源优化上。通过充分利用地铁既有网络和闲时运力,既避免了新建物流通道的资源消耗,又提高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这种集约化发展模式,展现出循环经济的典型特征——以最小化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大化的环境效益。
青岛地铁将在保障市民便利出行的前提下,合理规划站点与列车内部空间,提升轨道运能使用效率,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青岛地铁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轨道物流网络拓展,进一步完善多样化联运体系,规划建设智慧物流枢纽,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拓展“轨道+低空”物流网络,为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贡献更多“青岛智慧”。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扫码会议报名
轨道交通展消息 据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消息,2025年8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里程11210.7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72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8.8亿人次,进站量17.1亿人次。8月份,客运量环比减少0.4亿人次,降低1.4%,同比增加0.7亿人次,增长2.6%。8月份全国总运营里程的平均客运强度为0.831万人次每公里日,环比降低1.7%,同比降低4.9%。其中,43个城市开通运营地铁、轻轨线路272条,运营里程9722公里,完成客运量27.9亿人次,进站量16.5亿人次;16个城市开通运营单轨、磁浮、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路25条,运营里程970.7公里,完成客运量7995万人次,进站量5360万人次;18个城市开通运营有轨电车、自动导向轨道线路34条,运营里程518公里,完成客运量1025万人次,进站量970万人次。 本月新增运营里程63.9公里,新增运营线路1条,为宁波地铁7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个,为南京地铁5号线北段。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